福建省侨联>> 海外侨讯

父亲

发布时间:2021-06-24 11:24:33  作者:本站编辑   来源: 本站原创   浏览次数:
分享

从小,自打会记事起,我家里有一本红色的老像册 。当时(70年代)有几张黑白照片挂在家中,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,但是要有一本像册且有很多照片,那可不多见。更不可思议的是,照片中的人物都与我当时周遭的人们不一样。因此,心中有许多不解和疑问,都从这一张张的照片中豁然跃出!

origin221f2a75130c22a1be42ba07e0d6d7d8.jpg

虽然有这么多疑问,但当时的我年龄太小,只是把像册当画册看,觉得非常新鲜、非常与众不同,浑然不知其中的原因、背后的故事、乃至历史!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2123.jpg

1. 最喜欢、最为不同的是父亲的这张照片。除去靓、帅之外,便有两个疑团。一个是父亲带的帽子是什么帽?(当时能看到带帽子的只有军帽)确实奇葩!二是照片中的西装、领带,我也从未见过父亲穿过,周遭的人们也没有这种装束。这种衣服从何而来?父亲和蔼笑笑的告诉我,那是马来西亚船型礼帽;拍正装照必须穿西装打上领带。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2150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2908.jpg

2. 从照片后的注写可知道是1956年照的,那时父亲正值18岁。不难看出,父亲与两位他的同学的合照,仍然散发着少年稚嫩的气息。同样,从照片中又发现了一个疑问?他们的头发为什么都留长并梳向后的,要知道前面的刘海大都会往前盖住前额,这是什么发型?当时我周围的人们也没有梳这种发型。

 微信图片_20210624102924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2941.jpg

3. 当看到父亲这俩位表妹的照片后,疑问和不解更是有增无减!第一,她们穿的是连衣裙,当时我所能见过穿裙子的大多是像我一样的小女孩,大人们(女性)大多穿的是长裤,即便是个别的阿姨有穿裙子的也只是半身裙,能穿上连衣裙的确实没见过。第二,她们穿的不仅是连衣裙,更难得一见的是还是露肩的连衣裙,这在我当时所见的女人们,那怕是小女孩,都没见过也不能接受的款式,太露了!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2949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2956.jpg

4. 这张父亲的堂姐夫妻照,用现代词来说可谓何等超前!其一,堂姑裙子的领子居然这么夸张,当时我所见到衣服的领子只有圆领和衬衫领,这种大翻领却是没有。其二,堂姑的头发一眼就能看出是烫发的,而我当时周围的女人们不是剪齐耳短发,就是编两个大辫子,从未见过烫发!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007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014.jpg

5. 而父亲表妹、表弟的这两张结婚照极致的惊艳到了我!看到像片那时的我,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婚纱、头纱、手套,更没想到天下还有比露肩的连衣裙更漂亮的裙子,而且是结婚时才穿的。还有,新娘都拿着一束花,新郎胸前也配带一支花。当时的我和身边的人们也没见过,即使是要结婚的大人或结过婚的大人们,都没有这种裙子、这种结婚装束。心中的问号不断加大!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037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046.jpg

6. 这张照片更是无比新奇!当时我能见到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、人力板车和车站里的客车,我不懂照片中他们骑的是什么车?父亲告诉我那是摩托车!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025.jpg

7. 看到这张照片,无不惊叹其照片的独特!穿的三件衣服均不同,却能同时在同一张照片中呈现,可谓脑洞大开,堪称艺术照!为什么我们的照片没有这种风格呢?

 origin9259381e2ea95ca26fc4160b190a0ad8.jpg

8.    唯一这张照片中的架式,不禁让我误以为是象街上卖膏药的拳头师傅!结果,大跌眼镜!他是父亲的拳头师傅,但不是卖膏药的,是专门教人学武术的。武术一词,对当时的我,可谓一无所知,对拳头的理解也就是比比几个摆式,就算是大人们,也难得一见什么武术、什么拳头!真是世间奇闻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初见这些照片的时候,几乎每张都有不解之处。后来,这些种种疑惑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答案,父亲告诉我那些照片都是在马来西亚照的,照片中的亲人、同学、朋友,都生活在马来西亚。也就是说这些照片不是在中国照的,照片中的人也不在中国。另,父亲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,后来归国读书、工作、成家。难怪!我的身边、我的周遭,我见不到与照片里相同的发型、相同穿着的人、相同的物件与事。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11.jpg

最初的疑问是解开了,但新的迷团又接踵而至!这些来自马来西亚五、六十年代的照片(文化大革命之前),显而易见当时马来西亚的经济远比中国好,为什么父亲会回国读书呢?要知道,中国老百姓第一次看到摩托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,日本本田和重庆嘉陵合作的第一代嘉陵摩托车。当时年幼的我从这些照片中看到的人与物,犹如走进时间遂道,“穿越”到了新世纪一般。可父亲给的答案是悲痛与无奈。

    原来,爷爷在父亲七、八岁时被日本鬼子打死了。1942年2月15日,马来西亚战役,日本陆海军入侵马来西亚,马来西亚被占3年又8个月。当时父亲兄弟姐妹共三个,父亲是老大,他与弟弟还有最小的妹妹。据父亲的回忆,奶奶迫于生计,无奈的把二儿子让父亲的叔公背回唐山(中国)老家(父亲亲眼目睹),父亲的小妹太小了,离不开奶奶。因父亲年长,能帮忙干点活,七、八岁就跟奶奶去橡胶园里割橡胶、收橡胶。父亲再大一点之后还要去早茶餐馆里帮忙,帮忙挣钱养家,所以,即便是日本侵略战争结束之后,即便是马来西亚后来经济恢复之后,仍有马共(马来西亚地下共产党)与政府对抗,社会仍是处于不稳定状态。奶奶一个女人没有能力在这种境况下供父亲稳定求学。而五、六十年代的中国已是解放之后,陆续有亲戚、朋友从唐山回马来西亚,告知父亲等人,中国已无战争、社会稳定、读书便宜 …… 这些消息让父亲和父亲那一辈的许多华裔年轻人振奋不已,决定回国读书。这个决定在当时是要有多么大的理想与勇气!后来听表叔的口述(2019年8月在母亲的陪同下赴马来西亚探亲),称他们为“热血青年”!

    战争所到之处无完卵,战争带给成千上万个家庭以家破人亡、骨肉分离 …… 是不争的事实和难于泯灭的创伤!那怕想读书的一个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,需付出亲人分离的痛苦代价!只身一人回唐山无任何经济资助,只为有书读,这又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来实现理想呢?!结果当然是,父亲属侨生,以优秀的成绩申请奖学金(这当然不够);同班同学饭票的帮助;寒暑假、假日去搬砖找活干;中国亲戚的一点微乎其微的资助。因当时中国的经济、物资不比马来西亚,仍处匮乏的艰难生产时期,加上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,整个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都处于温饱线下,加上之前带回的弟弟由家乡的亲戚扶养,国内的亲戚根本没有能力在经济上给予父亲资助。(源于父亲的口述)在中国的这一困难时期,父亲仍艰难的走完求学之路!

 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8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9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10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7.jpg

我曾经问过父亲,中国当时的条件比马来西亚困难,你回中国读书后悔吗?其实,从父亲的履历表中已给出了答案!中国人从不缺少经历过艰苦、困难的时期;中国人自力更生、自强不息始终贯穿着中国的近、现代史;越是在被压迫、困苦的年代,越是与之抗争!国是如此!民亦是如此!华人、华侨也是如此!

年少不经事的我,只是从心中油然而生对父亲只身回国读书和读书有成的佩服之情!直到我长大成人、成家、与先生在国外打拼之后,我真正体会到远离亲人、自己创业的那份艰辛与执着!才真正懂得父亲这份简简单单几行的履历表的背后,折射出的却是人之艰辛、国之艰辛、历史之艰辛的沉重!和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奋斗的执着!

父亲这一执着、拼搏、不向命运低头的接力棒,我已接过手!这是父亲留给我的传家宝之一。

origin8598d20c1bad726ee3eaac29ba62eb67.jpg

虽然,父亲对回国求学不后悔,可也因回国读书造成奶奶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女儿过活,没有丈夫、儿子(男劳动力)的依靠,之后,只能改嫁他人、重组家庭。这是父亲唯一对奶奶的歉疚和后悔。

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,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,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,国门紧闭,不通邮、不通边境口岸、不通航。渐渐地,父亲与马来西亚的亲朋没了联系,直到文革结束后。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中国开始“对内改革,对外开放。”俗称改革开放。父亲思念马来西亚亲人深切,多次写信与马来西亚的同学、朋友、亲戚(可能因地址变动的缘故)联系,但都石沉大海、杳无音信,联系不到奶奶。后又继续写信给马来西亚的一家电台(难怪,小时候经常看父亲认真收听收音机里的电台),帮忙寻亲,终于联系到了奶奶一家。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052.jpg

父亲带奶奶和大哥参观他曾就读的泉州市华侨大学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057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102.jpg

在父亲所在单位——国光中学泰华楼前合影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.jpg

终于,1988年,奶奶随旅行团到中国旅游,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,我们一家四口和早年被带回中国老家的叔叔(和叔叔的两个儿子)与奶奶团聚,并合影留念。至此:

* 父亲1956年回国,时隔32年才与奶奶相见。

* 叔叔1945年被叔公带回唐山扶养,时隔43年才见到奶奶。

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只是侵略中国而已,还波及到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国家;战火燃烧带来的苦难不仅只在中国国内,也蔓延到海外华人、华侨无数的家庭!硝烟过后,经过战争的洗礼,全世界的人们渴望和平!二战的结束,人们才真正实现过上得以修养生息的平静生活,也才得以迎来和平团聚之大喜的日子!

1988年的团聚,是父亲亲自到泉州市华侨大厦把奶奶接到家中,相见之时,母子抱头痛哭。那次,是我打小到15岁以来,第一次见到奶奶、第一次见到叔叔和他的两个儿子。2000年,奶奶过世了。88年与奶奶的团聚成为了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团聚。

改革开放以后,中国的经济正值复苏,许多人经商、下海,赚到了钱富裕起来,但是因为父母亲都是双职工,拿的是低收入的死工资(在八、九十年代),加之之后买房、我与大哥相继成家、生娃,父亲也于1998年7月退休,造成当时父母的经济仍不宽裕,以致于奶奶去世之前,父母都无法去一次马来西亚探亲。奶奶的过世,深深地触动了父亲,他决定去看一看他的出生地、看一看分别46年未见的小妹和不曾见过面的弟弟妹妹(奶奶与第二任先生所生的子女),让有生之年莫错过探亲的机会。其实当时民间有许多海外同胞回国寻亲认祖,也有许多中国同胞走出国门,探访海外亲人。这是那个时代茶余饭后聊天最多的话题之一,其次,最常听到的是感谢改革开放这一政策,让无数分离的骨肉同胞得以团聚,感谢邓公(邓小平)!所以,当时父亲的这一决定,得到了许多亲朋好友、同事、邻居的赞成!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1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2.jpg

2002年5月,父亲带着母亲座上飞机,踏上马来西亚探亲之路。第一次带妈妈与马来西亚的亲人相聚,也故地重游了一番,还买了些马来西亚的明信片回来。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13.jpg

这段两个星期的大马之旅,全程住在姑姑家,但所有花费和往返机票对于当时的父母亲来说,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销,但回国之后,父母亲却是满心欢喜的给我讲述这一行程和大马各位亲人的现状 ……

很多时候,当人们有了个计划,总会事先规划、准备 …… 这本无错。可是,不是所有的计划都能按部就班,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等你安排好。很多时候,当你万般皆准备好,但已经错过了人或事或机会,成为永远的遗憾!亲人团聚的渴望之情总是100%的,但寻亲之愿不一定要等到100%,有70%至80%即可启程,莫错过!

听完父母津津乐道、仔仔细细的讲述大马探亲之行,我也有很多感触!从小,别人家的孩子不仅有外公外婆还有爷爷奶奶,而我经常跑到的只有外婆家、舅舅家、小姨们的家。自88年奶奶的到来,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奶奶,生平第一次和奶奶共睡一张床。直到成家立业,孩子也已长大了,我都不曾到过父亲的家、不曾见过大马的其他亲人。我也想去马来西亚给奶奶、爷爷扫次墓。父亲知道后非常高兴。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3.jpg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4.jpg

当我一家在母亲的陪同下,于2019年8月来到了马来西亚爷爷、奶奶的墓前扫墓时,父亲已过世一年多了。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5.jpg

与从小被送回唐山扶养的叔叔一家合影留念

微信图片_202106241036016.jpg

与两位十多年未见面的表妹短暂相聚

人们都想实现心中美好的心愿,但不是所有的心愿都能如愿以偿!不是所有的安排都能不错过等待!错过了和父亲一起到大马认亲、扫墓,但母亲仍在,我不能再错过!

之后,从大马返回中国,顺便带母亲与叔叔一家团聚、与两位出嫁在外多年的表妹相聚,不再让亲人相见成为遗憾!

父亲的寻亲路仅管艰难,但也实现了。我继续踏上这一寻亲路,让血缘至亲的纽带,从我手中传到孩子们身上!父亲不忘亲情血脉相连的为人之本的这一接力棒,我已然接过手,也成为我的传家宝之二!

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,家仇国恨已成为历史,父辈们的艰辛也成为了过去。但照片里的故事对于70后的我,是如此的熟悉、并不遥远!不曾忘、不敢忘、不能忘!

如今,人们都过上幸福、美好的生活,那是一代代、一辈辈的前人坚苦奋斗、不懈努力而换来的。年轻的一代,无论80后、90后、00后、10后 …… 仍必须自强不息的接过接力棒,以血脉相连、休戚与共的大爱,继续守护好和平的果实,继续守护好幸福、美丽的家园!

6月20日,父亲节。谨以此文纪念我深爱的父亲!


(供稿:加勒比-安提瓜和巴布达  郑赖依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