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餐繁荣计划打造舌尖上的“海外中国”
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电 (记者 杨颜慈)经淮扬菜大厨刘玉年之手,一块细软的豆腐,经276刀均匀切割,瞬间化为“发丝”,如菊花般绽开,缓缓沉入清澈水中。这一绝活,曾让海内外宾客啧啧称奇。但让刘玉年更为自豪的是,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正“漂洋过海”,钻研厨艺界的“中国功夫”,让中餐名扬海外。
作为“海外惠侨工程”八大计划之一,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推出“中餐繁荣计划”,将提升海外中餐业水平、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作为重点。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是国侨办确定的中餐繁荣培训基地。
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院长周晓燕表示,“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中国的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。作为华侨华人在海外多年经营的一块‘招牌’,中餐也将在新时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。”
“美食无国界,中餐是文化传播的好途径。想要中餐持续繁荣,最核心的就是人才。”周晓燕说,面对海外中餐普遍存在的小散现状,建立长效的人才机制至关重要。中餐繁荣计划,正是在为全球中餐人才储备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。
自1850年第一家中餐馆在美国开张,海外中餐已有160多年历史。不断变化的时代为中餐发展带来了新机遇,也带来新挑战。
在刘玉年近40年的厨师生涯中,先后在中国驻日本、法国、韩国等多个驻外大使馆里为大使、宾客们掌勺。对于海外中餐“变迁”,刘玉年最有感触的是,“十八般武艺”样样精通,正成为对海外中餐厨师的新要求。
“中餐在海外的发展,一定要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。在欧美国家,各国人口聚集,中餐在保留本色的同时,也需要全能厨师。”刘玉年说,在中国国内,厨师往往“术业有专攻”,只做粤菜,精于淮扬,抑或专做面点。但海外的中餐厨师,需要面面俱到,综合性人才缺乏成为问题。
为此,中餐繁荣计划提供的八大菜系全面培训正迎合了这种需求。建立海外中餐的“米其林”标准、撰写统一教材、网络授课……新的设想和尝试,正不断落地。
自“中餐繁荣计划”诞生以来,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提出,要“以食为本,固本强基,提升中餐在全球的整体形象;以食为缘,携手兴业,促进内外中餐业联动发展;以食为媒,服务社区,做海外和谐侨社建设的骨干;以食为桥,沟通中外,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大使”。
在国家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背景下,中餐海外繁荣迎来新的契机。
扬州市餐饮协会秘书长邱扬毅多年致力于让中国菜“走出去”。在他看来,随着海内外中餐厨师收入差距的缩小,海外厨师日益处于紧缺状态。比起“输出”人才,本土培养显得更为重要。
“一是海外厨师回到中国培训,二是我们派老师去海外集中培训。目前看来,海外需求强劲,效果很好。这为中餐走出国门、走向世界,提供了很好契机。”邱扬毅说,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,前来接受中餐培训的,并不限于老一辈的华侨华人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中餐感兴趣,他们也是未来烹调“中国味道”的主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