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侨联>> 宗祠文化中心

永春岵山陈氏宗祠

发布时间:2019-04-25 11:25:44  作者:镜中我   来源: 镜中我   浏览次数:
分享


乡愁,是院子里婆娑的树影
是母亲手中的一缕饭香
是故乡一抔温热的黄土,是寂静夜里的心潮涌动
乡愁,是家国情怀,是文脉延亘,是精神依归
我国拥有璀璨的历史文明
要把众多代表中国符号
传统文化基因带出去
让美好的祝福伴随着下一代成长
让自己的孩子从直观感受中了解
刻骨铭心的记住
“我从哪儿来”
 


     


▲泉州安溪清水岩寺

一千年前的那个夏天,对于安溪蓬莱山来讲,雨水似乎来的特别迟。在等待中,一个叫普足的僧人,踏上这片干涸的土地。据传,“翌日设坛,顿时天上乌云翻滚,雷鸣电闪,随即普降甘霖”。也就是这场祈雨,成就了清水岩千年的辉煌。百姓感念普足大师道行高超,解民疾难,纷纷敦请他住锡张岩山。又因这里岩石壁立,泉水清澈,人们称之为清水岩。


▲巍峨殿堂

相传建筑岩寺之初,有数十个山鬼亦欲霸占这山灵水秀的清水岩。清水祖师约山鬼比法,胜者居之。山鬼依恃鬼多势众而无恐。比法那天,祖师手挥宝剑,随着一道电光闪过,霹雳响起,巍峨的山岩一劈为二,一半滚下山坑,另一半仍矗立云天。山鬼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。祖师旋即又解下腰间帨巾,做法将它化成桥梁,横跨在两崖之间,便独自从桥上悠悠走过。众山鬼见祖师安然而过,也便鱼贯上桥。待山鬼走到桥中间时,祖师轻吹仙气,帨桥立刻断裂,山鬼们纷纷坠下万丈深渊,销声匿迹了。


▲慈悲为怀

之后,清水祖师慈悲为怀,认真弘扬佛法,募缘造桥筑路,经常义诊施药,还不辞辛苦远赴他乡为劳苦百姓治病驱疫、祈雨驱灾,受到那时百姓的尊崇和爱戴,成为真、善、美的化身。从而清水岩寺历经近千年的香火传承,兴盛不衰;而清水祖师也因为“多行善事”、“以物济世” 功绩卓著,四次获敕封,由“昭应大师”,累敕至“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”。其逝后遗容神色久久不变,众人运石筑塔于岩后安葬普足,并刻沉香神像奉祀于殿中,成为世人供奉的神祗,闻名于世,俗呼“清水祖师”。清水祖师与妈祖、保生大帝一同被称为“雨神”、“海神”、“药神”,成为闽台声名远播的三大民间信仰。


▲枝枝朝北树

清水祖师俗名陈昭应,出家后法号普足,他的家乡就在福建永春县岵山镇。有意思的是,清水岩里有一棵古樟,干粗六、七人拉手合抱仍不能成围。树冠树枝全部向北伸长,故名“枝枝朝北树”。而永春岵山恰好位于清水岩的北边。可以说这也代表着祖师对故乡的一种归向和忠贞,以及对祖宗的敬仰和对根的认同。


▲清水祖师家乡.永春小岵南山陈氏宗祠

据岵山陈氏族谱记载,小岵南山陈氏开基祖陈校尉,乃上古舜帝的第一百零六世孙。其祖系出海内望俊颍川,属陈忠派。五代十国时期,兵荒马乱,陈校尉于后周显德三年入闽,屡经迁徙,最终择居泉州永春小岵南山之麓。后裔科甲连登,宋代荣登进士榜者达二十多名,形成世科陈氏望族,其鼎盛声威震八闽,号称“陈百房”。


▲宗祠门庭

九世陈昭应,也就是清水祖师,就出生于这个家族最繁盛的时期。其父陈机,“学问该贯,尤长于诗,写诗泳物,信笔立成。”其兄弟或登进士,或在朝为官,唯独他父亲虽然学富五车,却善诗不仕,遁入高山,读书研易,作诗寄意。机公自身饱学诗书,对祖师要求甚严。他在“烛台”山峰顶盖烛台庵读经研易,让尚年幼的祖师跟随左右。祖师耳濡目染,从小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。“公儿时持斋诵经,日常与山下里人牧牛子戏,日暮吟经,牛自知归。”在岵山镇南林山上仙硿岩上的 “石书房”,相传为祖师当年苦读处。


▲宗祠石鼓

北宋时期,经济、文化发达,佛教兴盛,道路逢人半是僧,在这种大背景下,佛经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广范的传播,许多青年男子都选择出家这条道路。也许受此感召,昭应自幼就毅然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,面对晨钟暮鼓的佛教生活,通过勤学修行,成为一位高僧。


▲水岩寺泉水清澈

清水祖师坐逝之后,岵山家乡父老感之功绩,便塑其神像奉于南林山上仙硿岩内。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,香火甚是旺盛。


▲叠翠披丹

明清时期,福建先民们移居台湾时,曾把清水祖师视为航海神,都会随带一个香袋或者香旗。当初跟随郑成功部队的船只迁去台湾的很多安溪人,都带着清水祖师的雕像,用以保佑家人的平安。


▲安溪清水岩寺宋代“岩图”碑

清水祖师是海内外安溪人和永春人的精神皈依,清水祖师信仰寄托着他们永远的乡愁和根脉,他们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呵护、传承着这片土地的灵性和风气。在安溪,至今还盛行着始于宋代、熔铸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意蕴的清水祖师迎春民俗。其中蓬莱镇每年开春举行的“迎清水”巡境活动,以其历史悠久、规定严格、程序严密、仪式隆重而长久不衰,闻名泉南各地,每年参加的信众数十万人次。


▲台湾清水祖师庙

据《台湾省通志》记载,台湾省共兴建有61座清水祖师庙。现在的祖师庙已经超过100座,遍布各个县、市。其中,乾隆三十四年兴建的台北县三峡镇的长福岩,在公元1947年重建后,成为台湾庙宇艺术雕饰的代表。它是台湾著名画家李梅树教授与台湾名匠的呕心力作,被誉为“东方艺术殿堂”。清水祖师在台湾落地生根,成为镇守一方的神灵。


▲台湾清水祖师庙

清朝以后,清水祖师的影响扩大到中国邻近的东南亚地区。在泰国、越南、澳州等地也都有蓬莱清水岩的分炉。如今,清水祖师已成为海内外同胞的共同信仰,成为联结乡情的桥梁和纽带。


▲台湾清水祖师庙

同根同源,同一个信仰。清水祖师是台湾民众至今仍虔诚崇奉的神灵。自1988年以来,到清水岩朝圣谒祖的台湾同胞日益增多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20年来,共有1000多个台湾朝圣谒祖团来清水岩进香,朝圣台胞近200万人。


▲利物为本、济人为志

古往今来,清水岩吸引了无数众生的目光,它接纳着不同肤色、不同信仰的芸芸众生。他们怀着依恋之情,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上千年。他们仰望追寻的并不是这些肉眼能够看到的巍峨殿堂,而是盘亘在他们灵魂深处的那份对先人的崇敬和对自然的礼赞。